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项目今冬正式供热

发布日期: 2023- 01- 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大连日报 字号:[ ]


“我们今天刚通暖气,摸起来温度可高了,比去年暖和多了!”2022年11月1日上午,红沿河镇红核希望中学九年一班孙湛威高兴地说。当天,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据悉,该项目是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共惠及周边红沿河镇近两万居民。

在安全稳定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红沿河核电主动创新、不断拓宽核能应用边界,积极研究推进周边社区核能供暖项目。作为东北地区清洁取暖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以瓦房店市红沿河镇为试点,规划供热面积24.24万平方米,最大供热负荷为12.77MW,利用红沿河核电站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替代红沿河镇原有的12个燃煤锅炉房,实现红沿河镇清洁供暖。项目新建一次管网近10公里,二次管网5.7公里,新建换热站4座。

据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技术副总工程师胡汝平介绍,红沿河核电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的红沿河核电基地内办公区和职工宿舍均采用核能供暖,从2014年采用核能供暖至今已有8年了,效果很好。用户与核电机组之间采取多重隔离屏障,并在回路间采取压差设计。在换热过程中,只有热能传递,不存在介质的直接接触。同时,在换热首站热水出厂前增加在线监测和自动隔离装置,可确保供暖绝对安全。

“往年我们供暖是烧煤的小锅炉,效果不是很好,家里的温度一直不高,同时冬天烧煤供暖也造成了空气污染,现在有了核能供暖,不仅家里暖和了,而且没有污染,费用也降低了”,红沿河镇沟口村村民罗贵斌表示,“作为老百姓,我们非常期待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

据测算,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烟尘约209吨、二氧化硫60余吨、氮氧化物约85吨、灰渣2621吨,环保效益显著,将有效改善供暖区域大气环境,助力东北地区天更蓝。

红沿河核电站是东北地区首座核电站和东北最大电力能源投资项目。一期工程4台机组采用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R1000核电技术,于2016年9月全部投产商运。二期工程2台机组采用中广核全面升级的ACPR1000核电技术,2022年6月,红沿河核电站一、二期工程6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成为国内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

红沿河核电站年度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约占辽宁省全社会用电量的20%,能有效缓解东北地区阶段性电力短缺、稳定区域电力供应。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等效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约14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993万吨,相当于种植10.8万公顷森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