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万亿,大连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为大力宣传全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大部署,努力为今年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结合全市“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抓提升”工作,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抓提升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5月31日,首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邀请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兰良生,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延明就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介绍有关情况。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万亿元

谋划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连振兴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明确指出大连要突出“三个中心”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并要求大连勇当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按照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部署,今年我市制定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方案明确提出: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万亿元

方案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十个方面新突破”进行部署:

◆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在推动经济增长上实现新突破;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 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 促进国企民企外企竞相发展,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

◆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上实现新突破;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 统筹城乡海陆协同联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 推进美丽大连建设,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新突破。

在此基础上

明确49项重点任务及相关支撑措施。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进行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实施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市发改委将三年行动方案细化分解为178项年度任务、340项年度指标,编制了“2023年行动清单”和任务分解表,建立了按任务、部门、节点进行调度的工作推进机制。

对标“两先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不移压茬推进“三年过万亿”

围绕“地区生产总值2024年突破万亿”目标,去年我们进行了分年度、分行业、分地区任务分解,层层压实责任。在全市共同努力下,2022年我市克服疫情影响,有效应对“三重压力”,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430.9亿元,为如期实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目标打下良好基础。经济增速稳居东北首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列第2位;经济总量占东三省比重较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

坚持不懈保持经济稳中求进

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2.9亿元、增长5.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个和1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位列第5位。总量占全省比重达30.5%,在全国GDP百强城市排名由2022年底的第29名跃升至第27名。

1-4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9个和7.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3.3%。总体看,主要经济指标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为今年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扩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连坚持“促投资就是促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理念,更加注重将投资需求与要素资源进行有效衔接,千方百计扩大全市有效投资规模。

1-4月

共谋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578个。同时,坚持将扩内需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相促进,围绕五个方面对相关工作予以了重点推进。

着力在推进“三个中心”建设上下功夫

加快重大功能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243个,总投资3852.7亿元。

按照年内尽快开工要求倒排工期,推进新机场审批手续取得重要进展。全市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用,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通车、梭鱼湾足球场和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式启用。

港口航线布局进一步优化,海陆大通道建设全力推进,1-4月,全市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2.2%,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44%,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37.1%。实施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行动方案,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我市居全球第72位、内地城市第7位。

着力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下功夫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和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着力推进总投资500亿元的恒力聚酯科技园、总投资100亿美元的SK海力士、总投资700亿元的大石化易地升级改造、总投资200亿元的大船易地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迈进。

1-4月

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8.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4%。

着力在促进创新发展上下功夫

全力推动英歌石科学城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对大连先进光源等重点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着力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

加快140万千瓦陆上风电、100万千瓦抽水蓄能、庄河整县光伏试点、庄河海上风电、滩涂光伏试点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庄河核电项目,全市绿电占比已达72%。

推进加氢站布局建设和氢能公交、氢能重卡示范。红沿河镇核能清洁供暖示范项目建成投运,瓦房店市核能供暖项目加快推进。

此外,探索推动鞍钢石灰石矿等EOD生态导向开发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着力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

今年我市实施16项重点民生工程,涉及总投资641亿元。市发展改革委对民生工程在政策资金上重点倾斜,安排市投资16亿元,让资金政策饱含党的温暖。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牵头制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方案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

优先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资金支持老旧小区改造,今年改造规模1100万平方米、惠及15万群众。

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建设,争取引洋入连等工程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布局。

在打造元宇宙发展生态、谋划双碳产业发展、加快充电桩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力度,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

制定大连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推进科技文化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把“以人民为中心”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具体工作。

多策并举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力落实稳经济政策

出台稳经济“47+32+20”系列政策措施,组成10个专项推进组,推动政策快速直达企业。去年以来,全市先后落实企业减税降费优惠政策资金266亿元(其中留抵退税176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160.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64.2亿元。

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落实省、市营商大会精神,完善审批项目“网上办理”,实行“容缺受理”和“容缺赋码”,做到收件即受理、收件即赋码,审批时限压减至法定时限的40%。

深入开展“双进双促”行动,组织处级以上干部深入企业深入项目,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社会信用条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被评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目前

全市已归集信用信息60亿条,包括90多万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创建“信用承诺制”,在59个证明事项中试行告知承诺制、1054个行政事项中试行容缺受理。为全市市场主体开展信用评价,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开发和推广“信易贷”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被评为全国“信易贷”示范平台。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打造大连新型工业化升级版

今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大部署,工业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今年前四个月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0.9个和7.7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在5个计划单列市排名第一;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6%,向上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增长贡献率达80.5%。

大连始终坚持“五个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大连新型工业化升级版。

聚焦优化服务全力稳定工业增长态势

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8.1%,拉动我市GDP增长2.2个百分点。为巩固扩大工业经济基本盘,市工信局不断优化对企服务,围绕企业生产、销售、运输各环节,做好精准服务,确保企业稳产增产。

持续完善规上工业企业工作秘书服务机制。发扬“店小二”精神,结合“领导干部进项目进企业助力实现过万亿”专项行动,精选骨干力量,配备服务秘书583名,确保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抓到底,全力解决。

持续推进“准规上”企业升规入统。通过优化政策供给,加强惠企政策宣讲,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队伍,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聚焦项目为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市工信局不断深化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建立年度工业投资项目库,滚动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通过强化要素保障,实施绿色通道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转化为经济增量。

重点推动SK海力士非易失性存储器、恒力石化年产160万吨高性能树脂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

发挥重大项目专班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大船集团易地建设升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2000亿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20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1000亿级新一代汽车产业集群和1000亿级中高端消费品产业集群。

聚焦顶天立地,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建立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努力发展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和先进基础工艺。

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品需求,发挥我市产业优势,特别是在船舶与海工装备、工业母机等方面,努力突破一批创新性、标志性的装备,鼓励并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实施好产业链提升工程。切实发挥产业链专班作用,围绕“15+N”产业链,以产业链现代化为方向,实施一批重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此外,强化产业扶持政策供给,加快出台全市智造强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支持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

聚焦创新驱动,不断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不断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协同创新载体。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基础产品,支撑工业体系不断创新升级。

深入推进产业数字赋能。强力推进智能化改造,积极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重点围绕石化、船舶、装备等重点产业链,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目前我市已建成2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居全省首位。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化转型。

聚焦培大育强,全力打造优质企业梯队

持续优化政策环境。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国家、省、市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今年成功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服务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营造出切实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的浓厚氛围。

强化梯度培育。建立并完善以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发掘吸纳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入库梯度培育,推动各类优质企业做优做强。目前,全市已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7家,居东三省之首,占全省53%;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40家。

支持头部企业建立“整零共同体”,促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实现同步研发、制造、数字化,打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来源: 大连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