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市内五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2023-2035年)》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5- 01- 10 字号:【

一、规划背景

一是落实上位规划要求。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承接《大连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年)》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专项规划体系。二是着眼服务人口变化。我市市内五区学龄人口数量规模、年龄结构和区域分布面临持续变化,需按照以需定供原则优化市内五区中小学布局。三是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战略部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按照适度超前原则保障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空间。

二、规划范围、对象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四个行政辖区以及高新区。规划对象为市内五区教育部门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及普通高中学校。

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近期至 2025 年,与 “十四五”规划年限一致,落实问题突出并已列入建设计划的校舍建设项目。中期至 2030 年,与 “十五五”规划年限一致。远期至 2035 年,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

三、规划内容框架

本规划落实《大连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年)》提出的纲领性安排和总体布局要求,对市内五区中小学建设提出空间安排。形成“规划思路-规划策略-规划控制-规划布局-实施保障”的技术框架。

1、规划思路。按照“以人为本、努力满足市民教育需求,服务发展、同向同行扩增教育资源,及适度超前、弹性控制中小学校布局”的规划理念,科学预测“服务人口和千人指标”。规划鼓励各类教育资源复合利用,支持教育设施之间功能转换,满足一定条件的闲置教育设施可依法依规向公益性养老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转换。

2、规划策略。采取“新建、扩建、迁建、引导退出、保留、整合”六种规划策略指导校舍建设。西岗区等老城区偏重于改建、扩建及整合策略,甘井子区、高新区等新建区偏重于新建策略。

3、规划控制。结合所服务区域的建设发展程度,采取“实线控制、虚线控制和点位控制”三种方式确定单个学校的规划控制方式,确保弹性适应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的不确定性。总体上,对现状学校布局相对稳定并予以保留的学校,采取实线控制方式。对已批复的详细规划中的、已明确选址的学校建设项目,采取虚线控制方式。除此以外的规划新建、扩建学校采取点位控制。

4、规划布局。落实上位规划提出的新建学校用地规模、班型班额等方面指标要求。规划新建小学用地规模原则不小于2.0公顷、初中原则不小于3.1公顷;考虑老城区、旧城区用地条件紧张,在满足区域就学需求前提下,新建小学用地规模不小于1.2公顷、初中不小于1.8公顷。班级规模新建小学不宜低于12班、不宜高于30班,初中不宜低于18班、不宜高于36班。鼓励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实施小班化精细管理。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风雨操场、报告厅等设施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用地规模折减系数不小于 0.8。对于规划扩建学校确因周边限制难以实现的,经充分论证,保证在现状学校原址周边扩大用地规模,规模面积可不达到指标要求,具体以实施规划为准。

对规划小学步行10分钟覆盖率提出了中山区不低于 65%、西岗区不低于85%、沙河口区不低于 75%、甘井子区全域不低于60%(中心城区内不低于65%)、高新区全域不低于 50%(中心城区内不低于60%)的要求。对规划初中步行15分钟覆盖率提出了中山区不低于 80%、西岗区不低于90%、沙河口区不低于 85%、甘井子区全域不低于70%(中心城区内不低于75%)、高新区全域不低于 60%(中心城区内不低于70%)的要求。

同时提出对市内五区中小学校建设的具体方式及近、中、远期的详细安排。

规划新建公办高中参照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生均校园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新建高中班型不宜低于18班,不宜超过36班。落实上位规划中确定的高中规划选址并细化位于甘井子区的1处规划高中用地边界。

5、实施保障。规划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动态跟踪调整和规划变更审批程序”的实施保障架构,明确规划组织主体,加强规划动态维护体系,保障市内五区中小学校规划布局有序推进。



文件解读单位:大连市教育局

解读人:车富川               

联系电话:84603707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市内五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来源: 市政府办公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