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助力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开辟涉民营企业案件办理“绿色通道”,确保重大涉民营企业案件专人专办、快办快结;受理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类案件47件;全面核查近年来已经判决生效的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案件中的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案件,发现执行活动违法95件……记者昨日从市检察院获悉,过去的一年,大连市检察院准确把握大连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法治需求,以法治之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大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市检察院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制定“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落细落地落实。落实企业家约见检察长机制,出台市场主体法治服务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工作办法。结合“双进双促”专项行动,以“进项目、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选派市管和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提升惠企政策知晓率,帮助企业解决涉法发展难题。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机制,统筹一体推进知识产权案件“一案四查”和“一案四评估”的集中办理模式,通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强化常态化沟通机制,优化协作配合机制。开辟涉民营企业案件办理“绿色通道”,组建专业办案团队,确保重大涉民营企业案件专人专办、快办快结。

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通过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邀请企业代表开展“圆桌座谈”等方式,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了解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等犯罪线索。充分利用提前介入、联席会议等工作方式,畅通线索信息衔接机制,受理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类案件47件。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重点打击惩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恶意阻工、强买强卖、插手经济纠纷等涉黑恶势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成果。逐案开展监管问题“回头看”,制发检察建议45份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此外,市检察院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宽监督线索来源,探索研发安全生产领域监督线索研判大数据模型、行政非诉执行终结执行程序监督模型、利用空壳公司暴力虚开等涉税犯罪监督模型等,借助数据监督模型及智慧检察监督平台有效甄别虚假诉讼,实现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的延伸。

强化法律监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体化”推进“挂案”清理工作。市检察院与侦查机关建立数据互通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定期开展立案数据交换和案件分析研判工作。建立涉民企业“挂案”线索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工作质效。联合人大、工商联等部门走访企业,全面梳理摸排涉企犯罪案件中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违法情形,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强化民事执行监督破解执行难题。持续强化对虚假执行案件的监督,重点监督纠正查封、扣押、执行,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怠于执行,失信人名单不规范等执行违法问题。及时纠正查封、扣押、冻结财物不当等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加大对涉企民事生效裁判和执行案件监督力度,提出审判违法检察建议,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强化涉企行政诉讼执行和非诉执行监督。组织开展“涉企行政处罚”检察监督专项工作,加大针对行政机关及审判机关不当履职影响企业合法权益的监督力度。针对案涉企业具体情况,提出分类处理、靶向施策、精准监督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涉企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核查监督工作。制定财产刑执行检察专项活动方案,全面核查近年来已经判决生效的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案件中的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案件。发现执行活动违法95件,提出书面纠正意见48件全部得到纠正,提出检察建议9件均得到采纳。

据了解,今年,全市检察机关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转化为狠抓落实、勇于争先的干劲冲劲,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推动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 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