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大连 >大连概况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金融和旅游城市,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和窗口。大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和品质立市的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全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市智慧化和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形成营商环境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生态环境良、幸福指数佳、文明程度高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远古至先秦时期约17000 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约 7000 年前,出现人类聚居村落。约 4000 年前,进入青铜时代。战国末期,属燕设辽东郡辖区。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时属辽东郡。汉代,大连南部地区属辽东郡沓氏县,北部地区分属平郭县、文县和武次县。晋代,大连地区属辽东郡平郭县和西安平县。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燕辽东郡平郭县和安平县、前秦辽东郡平郭县和武次县、后燕辽东郡平郭县。[查看更多]
大连市地处亚欧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分、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区内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中央轴部向东南和西北两侧的黄、渤海倾斜,面向黄海一侧长而缓。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纵贯本区,绝大部分为山地及久经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平原低地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处及一些山间谷地;岩溶地形所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和海蚀地貌比较发育。[查看更多]
2022年1月25日,大连市民政局网站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大连市行政区划统计表2021》,我市目前下辖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7个区,瓦房店市、庄河市2个县级市,长海县1个县,为行政区;高新区、金普新区、长兴岛经济区属于功能区。[查看更多]
山地丘陵地多,平原低地少是大连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土地资源地域分异明显。中北部地区中低山多,适宜林业生产;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缓,平地比重大,耕地较多,适宜农业生产;西北沿海地区丘陵地、台地、平地相间分布,为旱粮和水果生产基地;南部地区以低山、台地为主,河间和沿海零星分布平地,为旱粮、水果和蔬菜基地。根据大连市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主要数据显示,大连市耕地373113.78公顷,其中,水田29786.95公顷,占7.98%;水浇地14042.83公顷,占3.76%;[查看更多]
2024年全市常住人口754.4万人,城镇化率为83.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0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3.0万人,出生率为4.95‰;死亡人口5.5万人,死亡率为9.01‰;自然增长率为-4.06‰。 全年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3.65万户,比上年下降1.71%。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4.98万户,增长0.15%;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65万户,下降2.46%。[查看更多]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十分显著,属于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进入寒冷期晚,日照丰富,空气不干燥,具有明显的气候优势。大连地区四季分明,以冬季为最长,约占半年之久,春、夏、秋季短暂,三季之和约占半年。大连宜游宜居,以每年4至10月为最佳。1.春季气候特征以5天滑动平均气温高于10℃、低于22℃作为春季,大连春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末,结束于7月上旬中期,接近80天,比北京长20多天。春季干燥少雨,回暖较快。3月乍暖还寒,4月气温急速攀升,比3月升高7℃,5月比4月升高6℃,6月比5月升高4℃。季平均...[查看更多]
202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585.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32元,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12家、家庭农场1.8万家,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884万人次。[查看更多]
  • 遇见大连 · 春
  • 遇见大连 · 夏
  • 遇见大连 · 秋
  • 遇见大连 · 冬
  • 2023文旅大会宣传片
  • 2024年文体旅大会宣传片